1)、编程时设定的工件坐标系原点应在工件毛坯以外,至少应在工件表面上。这一点非常重要,从理论上讲,工件坐标系原点可以设在机床和工件的任何地方,只要此点与机床坐标系原点具有正确的位置关系即可。但在实际加工中,如果我们将工件坐标系原点设置在工作台平面上,万一系统加载刀补失效,当出现坐标值为零或接近零的插补指令时,刀具将撞向工作台,很容易造成责任事故。
2)、编程中养成严谨的小数点输入习惯。有些西门子系统,当省略小数点时,则输入值被视为小设定单位(微米),此时,程序中的坐标值都会缩小一千倍,后果可想而知。所以,编程员在处理程序时,对小数点等一些细节要格外关注。应在编程整数后面,也加上小数点。为了使小数点更加醒目,有必要把孤立的小数点写成“.0”的形式。这样做,对某类系统是多余的,但养成习惯后,就不会因为小数点失误而造成安全事故。
3)、加工中心在调整刀具长度补偿时,应保证其偏置值为负值。此时,万一刀具长度补偿被疏漏,刀具向远离工件的方向移动,直至超程报警。加工中心X、Y轴的基准点在主轴中心线上,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位置。但是,Z轴的基准点是可以浮动的,如果设置在主轴端面,当指令为零时,主轴将到达坐标系指定的零位置。此时,主轴上的刀具将与工件或工作台相撞,如果Z轴上的基准点设在所有刀具长度之外。即使不附加别的运动,也不会与工件发生干涉。
4)、正确运用系统内置的模拟和仿真功能,在数控机床操作中,大约2/3的撞车事故发生在首件加工和程序调试阶段。尤其是换刀动作和快速进给时,要做到全神贯注,目不转睛。事故原因有很多,计算错误、指令误写、校对不正确等一些细节都有可能引发事故。必须进行空运行和样件加工,在调试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。试车成功后,方可锁定程序,批量加工。